官方网站
尽管在民间,鱼作为丰足的象征、情爱的具象而受到广泛喜爱,但是在古代文人们的作品中,鱼的形象却呈现出了许多有别于民间的文化色彩。由于古代文人社会地位的不确定性,文人们对于鱼有着极为特殊的情感,他们将鱼视为与自己同命运的生物,因而由鱼生发出了种种生命感喟。
在古代文献、诗词和士人生活中出现梅兰竹菊,可谓历史久远。 郎绍君:理解传统,融释百家,为赵少俨作品《墨花墨禽》序 赵少俨 《易·系辞上》有“同心之言,其奥如兰”;《诗经·卫风·淇奥》有“瞻彼淇奥,绿竹猗猗”;陶潜《归去来辞》有:“三径就荒,松菊犹存”……绘画中出现梅、兰、竹、菊的题材,约在唐代,在文人之间流行并达到形式上的成熟,约在宋元。宋末的赵孟坚著有《梅谱》(佚),将四者编在一起,以画谱的形式传播,则始于明万历年间黄凤池辑的《梅兰竹菊四谱》。
先生在70年代中期崭露头角,擅长写意花鸟画。80年代以后进入创作丰收期,并确立了在当代中国画坛的地位,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术大展并获奖。
展图细品,可以感到青年画家赵少俨画中所蕴含的丝丝静气。 弃捷径、反怪异、勤思深悟、潜心传统而力追时代,是这位齐鲁大地养育的艺术赤子的难能可贵之处。他虽说还正在攀登的途中,但已经有了自己的一种定力,不追逐潮流,不跟风作秀,不哗众取宠,不茫然四顾,以自己的艺术实践,显出一位去浮躁而踏踏实实的艺术行者的风貌。
宋代的院体画是中国古代宫廷画的顶峰,从北宋到南宋三百年间,尽管社会动荡,院体画的发展却一直是上升态势。而且,在我看来,技巧愈往后越脱俗,品味也越纯粹。宋人尚理元人尚意,所以,元代的绘画更注重笔墨的意趣,特别是内心情感的抒发,宋代是院体画的高峰,而元代是文人画的高峰。
看了你的大作,感到你能不趋时、不赶浪头,难能可贵。艺海无涯,希望你能看准目标勇往直前。 扑拙一路系美学领域中一个支流,如果离开美学的扑拙那将为历史淘汰。